您好,欢迎进入半岛沙盘有限公司官网!

半岛官方体育

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半岛官方体育固定资产治理查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3-11-24 07:12人气:

  半岛官方体育半岛官方体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资产的使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发展的速度、质量。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投资建设新校区,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是,如何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特别是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相关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资产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家底不清、账物卡不符、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已是各个高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已成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半岛官方体育固定资产治理查究十篇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我国高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高校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们头脑中很难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这种思维定式是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不被重视、人们头脑中至今还被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困扰的根本原因。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其次,不少高校主要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使用部门不集中,财务部门很难进行认真的清查,只能通过报表加以控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很少一致。比如:许多仪器设备的占有使用部门早已将其淘汰报废,但因未履行报废手续,财务和管理部门未能及时销账;各部门、院系自筹资金购建的固定资产,未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这就造成“院系有实物,校方无记录”的局面;有的资产已交付使用多日,但入账手续仍未办理完毕;管理人变更移交手续不完善,甚至不交接,其名下的物品也就随时间延续而不知去向,导致资产总账不符等等,使得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

  (三)资产的建设和配置缺乏计划和论证。计划和论证是资产管理的工作之首,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加强资产建设和配置的计划和论证。在固定资产多头管理的高校,各管理部门站在各自的立场,带着或多或少的部门功利色彩,对资产的建设和配置提出计划上报学校,最终由学校决定投资决策,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论证。而在资产粗放管理型的高校,也因其管理不到位而使计划和论证工作流于形式。

  (四)资源配置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缺乏统一规划,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许多高校进行资产管理时没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存在着资产购置经费与现有资产存量状况脱钩的现象,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之间资产存量信息不对称,往往使预算安排陷于被动局面,难以有效控制资产重复购置和超过实际需求购置资产。并且没有对预算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部分部门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严重削弱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半岛官方体育。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高校的资产规模都有大幅度增长,一些高校不顾现实和可能,相互攀比,贪大求全,千方百计地多要经费。为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和顺利通过上级进行的各种评估,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添置资产,存在着无计划购置、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现象。学校内部资产配置则实行供给制、按需分配,而且一旦配置,终身拥有,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由于使用部门对配置得当与否、利用率高低与否不承担责任,因此常常贪多求全,致使各学院(部门)所拥有资产的数量和其所承担任务的实际需求之间很不平衡。一些部门宁可让资产闲置,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出现了一方面资产闲置;另一方面还要重复购置的怪现象,于是一方面设备购置经费紧张,另一方面从全校来看,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发挥其使用效率,随着技术消耗和自然消耗,很快就淘汰报废,造成了大量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五)综合利用率低,缺少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体系。受政府办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对资产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估。部分高校对教学、科研所占用的资产使用没有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加之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不高,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制定具体的资产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的实施办法,使单位的资产成为不用白不用的“唐僧肉”。同时,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闲置资产漠不关心,使国家花钱购置的教学、科研设备形同部门的私有财产,甚至局限于个别人来使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的现象。众所周知,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引导下,高校固定资产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产业。既然是产业,那就应该在市场中运作。那么,作为高校经济价值体现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也就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确定。然而,高等教育应是有序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效益明显的基地,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的非盈利性、有序性、运作的长期性与整体性。因此,如何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行绩效预算的基础。

  (一)提高认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固定资产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高校领导应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固定资产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提供依据;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法规的宣传和学习,使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错误认识,积极配合,主动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事业发展的必要物资保障。高等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根据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一整套完备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计划、论证、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护、转让、处置等制度。对先进设备的配置,贵重仪器的购买,以及房屋建筑物的购建,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实行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大型设备的报废,房屋的拆除,也要严格审批,坚持“先报批,后处置”的原则,防止固定资产随意报废,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制定制度的同时,要注意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每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权可落实到人,做到责任和权利相统一。为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高校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便于实行和考核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另外,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人。高校可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人为全面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层层分解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并真正落实到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要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业务技能,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就是将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相结合,在充分分析单位资产的现状及履行公共职能需要的基础上,解决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和处置资产的决策。实行部门预算后,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各部门以实物资产为依据,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实物资产的增(减)计划,编制部门资产预算,通过项目支出和公共支出的资金物化形成固定资产。这有利于运用资产预算和统计报告对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分析,运用资产预算管理对资产的投入形成、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进行监控,从而保证单位资产的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最终提高单位的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有利于使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统一、资产处置与预算执行相匹配、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相印证。

  (四)探索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是对高校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效果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其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通过构建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把高校资产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来推动高校重视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改善资产管理工作。高校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工作,根据清查结果调整管理系统数据,并设定条件统计各类报表,建立以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以资产收益率、生均占用资产、固定资产利用率、资产闲置率等指标为体系的考核体系,从而促使使用单位合理、有效地使用所占用的资产。根据年末资产清查及绩效评价考核结果,给予资产收益率和利用率高、资产闲置率低的、本年度内无资产遗失损毁现象、资产清查时组织有序、认真负责,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给予精神和一定比例的物质奖励,而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无故损毁学校资产或因保管不善被抢被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比例的处罚。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直接拨款的。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成为关系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他们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必需的物质条件。固定资产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他们履行组织公共职能, 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1]。由于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与非竞争性的特点,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提供是面向全社会的,具有明显的公共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以社会公平为前提,满足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将随着使用时间而减少。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公共性、非盈利性、无偿占有性,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法通过市场来进行投资,只能由政府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包括大量的非营利性集体资产等固定资产的支持,这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额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管理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确保资产的增值,防止资产的流失,不仅是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保障,还是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的主要措施,更是进行社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固定资产的完整,提高集体资产的利用率,是事业单位一直要履行的义务。然而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由于管理意识落后,管理机制不合理,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思想决定高度,意识决定行动,由于事业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忽略做好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是由政府拨款进行购置,一些领导为了提高影响力,将购置固定资产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不考虑需要与否,只注重申请固定资产的配置。由于单位很多人员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或管理者的事,与他们无关。由于财务在管理时只注重对新配置的固定资产的记录,对旧的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

  由于事业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没有建立相对科学与完善的管理体制,影响了管理水平。据相关调查显示,某省19个事业单位,其中有17个单位在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移交没有严格的交接手续,占所调查单位数的89%;有16个单位对资产设备未建立相应的保养措施,导致资产损耗严重,占所调查单位数的84%[2]。

  在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任期内,只对财务的收支进行考核,不对资产进行审计,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单位的绩效考核不挂钩,导致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不完善。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财政性资金迅速增长,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算制度缺失,或流于形式,使很多事业单位的账实不符,造成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不断发生。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只有事业单位的人员意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才会自觉自愿地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要通过宣传,使事业单位人员意识到,只有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公共财政体制, 更好地提高政府职能,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政府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事业单位负责人首先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而影响全体职工的认知水平。当全体职工都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就会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只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线]。当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申请时,应该列入年度固定资产采购计划,或由政府采购,或由财政部门从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数量和价值总量将不断发生变化,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至关重要。每个事业单位都要在每季度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资产账实相符。例如,余姚市招投标中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定期清查制度、不定期重点抽查制度、离任核查制度,从而确保更好地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

  当事业单位调拨、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时,必须经过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需要有相关的批复文件。任何事业单位不得私自转让与调拨固定资产。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的任何处置都要依据相关的审报与审批程序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的各部门都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全程管理,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事业单位的规模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不断增多,对相关的管理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仅是会进行数目清查与核算,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科学的分析, 进行科学管理。因此, 各事业单位需建立管理人员素质控制制度, 从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奖惩等各方面完善制度。对任何人员在上岗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加管理知识,熟悉管理软件,提高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庞大的资产需要通过完善与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通过优秀的管理人才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果。由于事业单位管理意识与管理体制的原因,导致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事业单位,对政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莫颖宁.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第10期

  [2]刘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固定资产作为中小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整个中小学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培养工作的基本物质基础保障,对于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很多中小学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方式陈旧,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因此,按照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效,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中小学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小学教育教学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现阶段中小学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中小学的房屋建筑、办公设备、教学仪器等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统的人工记账的方式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已经难以满足中小学管理的现实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就显得越发重要,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及时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及时快速的分析,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管理从购入、配置、维护、处置各个环节的情况。

  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适应固定资产管理涉及面相对较广、内容变化频发、各类统计报表较多的问题,减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强度的同时,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

  三是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信息,因而也能够为固定资产配置以及管理等各项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对于改进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非常有利。

  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前提工作就是应该按照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有关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中小学的固定资产建立资产编号,并将编号贯穿到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同时,还应该将固定资产的编号以及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全面的录入到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特别是中小学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采购价格、主要用途、资产分类、技术参数、使用产权、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折旧等相关的信息。在完成中小学固定资产的所有信息数据录入到固定资产的信息系统以后,应该按照固定资产实际状况的变化,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有关信息进行调整,确保能够及时的掌握好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以及变动状态。

  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功能要求方面,主要包括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申购、报增、变动、处置、维护、清查、盘点等业务功能,实现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全息、实时与多维管理,解决清查、统计、对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根据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数据整理导入、信息查询等信息服务功能。特别是重点强化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财务管理服务功能,依托信息系统完善固定资产有关的财务账目处理,强化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的财务实时监督管理。

  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关键的一点是应该按照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对有关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首先,应该注重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协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彻底解决当前中小学内部不同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信息闭塞问题,最大程度的实现内部信息数据的沟通共享,并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确保能够自动完成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种账目和财务报表的设置。其次,应该按照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从资产购置可行性分析、采购招标、配置、使用、维护保管、借用出租、清产处置等各个环节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以信息化系统辅助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项信息,掌握好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为中小学落实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合理安排预算,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另一方面,应该利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控,特别是及时关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账实及帐帐情况等,利用信息系统开展动态跟踪分析,防范固定资产流失或者是闲置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随着国内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全面分析学校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需要,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丰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以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

  [1]唐继军.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固定资产是医院经营的根本,随着医院拥有的实物资产规模的扩大,也为实物资产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其对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内部控制也还比较薄弱。

  医院的固定资产投入一般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这导致医院购置高精尖医疗设备时不计成本,不考虑盈亏,购置前缺少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经济效益分析。同时,医院固定资产的保值观念、增值意识差,领导和使用人员只重视医疗设备的购置,却对购置的医疗设备管理比较混乱,闲置率高,没有形成科学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和管理观念。

  国家虽然有各种财务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医院对各种制度缺乏落实到实处的监督,导致固定资产多领导、多部门管理,没有明确固定资产责任人,导致部分固定资产谁都不管不问,任由其闲置、损坏。对即将报废或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清理和核实,经常长时间不进行盘点,造成帐实不符。

  医院购置的高精尖医疗设备在保证准确的医疗检测的同时,医疗设备本身也在不断的损耗,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检测精度也将逐渐下降,需要定期对高精尖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校准,以保障医疗设备的对各种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目前对这种高精尖医疗设备的管理保障没有及时跟上,没有形成完善的计量校准和保障制度,设备的使用经常会超过计量校准周期和维修保养周期,这样长期超负荷的使用,导致设备严重损坏,最后不得不报废,严重浪费固定资产。

  医院的固定资产尤其是高精尖医疗设备的使用,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后才能上岗使用,目前部分医院对这种高精尖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部分医院没有完善的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的制度。导致部分使用人员仅凭经验操作设备,由于使用人员缺乏专门的操作知识,甚至不了解医疗设备使用操作规范,极易导致设备的损坏和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医疗设备的购置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是医院的一项重要投资,设备购置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需要从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的综合论证和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使用人员的技能和后期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费用,不能仅凭为增强与其他医院的竞争力与其他医院的攀比而进行购置。

  通过将医院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将权、责、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高精尖等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建立日常使用人员登记制度,建立信息化的实物使用流程制度和管理制度,增强对实物管理和使用的观念,定期统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及时的统计即将报废和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并形成报告向院领导和财务定期汇报,做到与财务账实相符。

  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很多,各种固定资产维修保障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各种医疗设备的计量校准周期和保障周期更是不一样,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每一台医疗设备进行周到细致的每日统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制定详细的维修保养计划,建立信息化维修保障以及计量校准流程,通过信息化的统计,做到不使设备使用超过保养周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强化医疗设备的增值意识。

  针对新购入的高精尖医疗设备,只有通过专业的培训,才能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才能对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设备损坏事件。实行对医疗设备的实际操作人员实行上岗培训制度,持证上岗。既是对医疗设备和使用人员的保护也是对设备进行增值服务的措施。

  本文以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分析研究为基础,提出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决策理论方法的探讨,对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帮助,但距离建立真正完备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和技术尚有距离,需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为此项工作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l]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三版.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企业的价值和数量都明显增加,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使用寿命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并具有潜在服务价值。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占企业有形资产总额的40%~60%,因此,固定资产可谓是中小企业创造利润的动力源,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提高其运作效率,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指中小企业持有的,为经营管理、生产经销、提供劳务而服务的,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具有很多自身优势,如实物形态不易改变、投资数额大、专用性较强等,这使得固定资产成为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长期依赖的物质基础。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比较全面,主要有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分类和范围;固定资产的处理、布置和使用;固定资产的资产财务审计和盘点清查。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主要分两方面,一是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好与安全;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运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很多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方式较多,单位价值大,种类及数量多,这些特点造成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比较复杂,涉及的会计科目较多,核算比较繁琐。除此之外,固定资产自身具有其他资产不具有的特点,其反映价值的核算方式与其他资产不同,即折旧。造成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降低、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等。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中国小企业中一项比较繁琐的财务任务,涉及范围广,需要各个相关部门联合参与。

  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高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然而,在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

  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固定资产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反映企业运行状况方面出现缺陷。很多企业并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设置专门的负责部门,也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此一来,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管理,就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中小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盲目进行生产调整和盲目矿建的现象,在没有成熟部署规划的情况下开始采购设备,导致一部分固定资产在后期的工作安排中不能派上用场,出现闲置的情况,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其次,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固定资产快速折旧,甚至损坏的现象很普遍;固定资产的维护是保证其正常被使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提高固定资产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减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虽然一些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并不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管理责任理不清,管理力度薄弱,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固定资产管理账实不符。很多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有关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全面,对固定资产的真实运作状况不能进行有效的反映;其次,有实无账的情况频频出现,部分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是账户中没有投入使用的显示,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没能及时核销也是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2.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些中小企业任用了专门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是其中一些管理人员在专业技能不高,没有相应的管理工作经验,责任心不强。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消极对待,在管理手段上不合理、不科学,出现对固定资产不爱惜,听说或者发现有损坏固定资产的行为不及时解决,甚至是听之任之。

  3.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薄弱。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审计机构的执行力度不够,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不能得到保证。

  中小企业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从企业内部的上层到下层,普及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使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构建固定资产负责部门,组织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合理规划管理结构;根据当前市场形势及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出现违反要求的,给予惩罚。

  中小企业需要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行为,在设备采购之前,要充分调查市场的变化动态和方向,对企业的需要和设备的运用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作出相关报告,在评价通过以后才进行设备的采购;对于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对闲置固定资产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减缓其折旧速度,在固定资产报废以后,遵守相应的审批手续进行评估后,明确其价格范围,再进行报废处理。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尽可能增大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并是管理手段合理化、科学化、针对话;理清管理责任,施行岗位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分配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再者,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严格账簿记录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完整保存固定资产的请购和审批文件、招投标记录、购买发票、验收结果报告等,建立设备资产台账,对于设备的使用、维修、处置、养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设备资产档案,通过手机、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起固定资产的动态系统资料库。

  2.任用管理水平较高、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建立管理评价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根据管理工作的效果质量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审计控制,任用专业技术过硬、整体素质较强的会计人员,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其次,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

  固定资产的运作效果与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一些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处在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在发达国家,绩效指标跟衡量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以及教育拨款直接挂钩。1985年,英国的Jarrett Report把绩效指标分解为三类,即内部、外部和运行指标,1986年,英国已经将绩效指标分为输入、过程、输出3类指标,Cullen对上述指标进行了补充,提出3E指标,分别为经济指标、效益指标和效率指标。但在我国高校没有具体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评价体系,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跟发达国家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相比,这是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值得深入探讨。

  随着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充分的利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跟绩效有关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出来。以往高校只重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经常存在,但现在利用计算机及借助网络化的高校固定资产专用管理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一般不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形,主要是看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的责任心及业务水平。现在的形势需要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对投入的固定资产进行绩效管理。高校应当坚持安全完整与注重绩效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整合与共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一些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时,缺乏长远的配置规划,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标准,盲目购进甚至重复购置相同的或者价值比较高的设备仪器:(1)有许多高校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对设备采购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认证,结果购置了价值昂贵的固定资产,但使用率却很低;(2)有些高校只是注重生均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加,普遍忽视对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考核;(3)有的学科为了上项目,而不顾实际需要大量购置设备,购置固定资产只考虑本单位使用方便,却不愿意给其他部门使用;(4)在购置大型仪器之前缺乏可行性认证,或是没有对所购设备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有些大型设备购置后没地方安装,只能先把设备搁置在旁边,造成严重浪费。

  以前高校对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成本核算,有些高校虽有成本核算但没有细化,导致缺乏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意识及成本核算的意识。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许多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尽量为本部门添置更多的新设备,因为购置更多闲置的固定资产也不会对本部门经济效益、对个人的绩效工资产生影响,所以使用部门一般都不考虑经济责任问题,使得固定资产遭到自然损耗和技术损耗,直到淘汰报废,固定资产的价值就在无形之中流失掉了。

  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通常属于精密设备,对具体使用有很高的要求,维护成本也较高,学校又缺乏相应的开放管理办法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共享。对闲置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部门之间的顺利调剂,对低使用率的设备没有实行共享。仪器设备的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还包括仪器设备的前期论证、购买、验收、安置等相关步骤,关系到许多部门,因此高校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的根源,是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宏观调控的机制。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长期只注重定性评价,忽视定量考核,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应用,存在浪费、闲置乃至国有资产隐性损失,无法反映资产运转的实际情况,也无法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准确的运行数据,达不到资产管理的最佳效果。为了杜绝此类弊端,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是大势所趋。同时资产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奖罚措施,不能调动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制定长远而且可操作的配置标准,编制年度购置计划,以免重置而造成浪费。高校固定资产配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现有固定资产无法满足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2)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3)难以通过市场购买服务方式实现,或者采取市场购买服务方式成本过高。高校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财政部规定的配置标准,财政部没有规定的配置标准,应当加强论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对于那些确实需要购置的设备,要尽量到相关企业熟悉常用的品牌、型号,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经济性、适用性等关键因素。

  购置大量仪器设备时,设备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充分可行性认证,综合考虑各院系的实际需求,最后确定购买仪器设备的数量及种类。同时要检查各院系对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情况,对闲置或利用率低的仪器设备要加强调控管理的力度。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一次明确提到了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核算是计算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是核算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要建立起全覆盖、分部门、分类别、按每台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力求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准确计算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实现固定资产的现代化管理。因此,高校应通盘权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参考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方法,与各部门的经济效益挂钩。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方向分为行政、教学、科研用固定资产三部分分别核算,行政用固定资产要认真执行学校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科研用固定资产可以不与经济效益挂钩,教学用固定资产是通过财政拨款取得,所以对于教学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与二级学院的经济效益挂钩,根据折旧额的百分比来计算。建立固定资产保管、使用效率的考核制度,考核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效益,并与使用部门的利益挂钩,这样会使各部门重新考虑是否购买新设备,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实际效益。

  (1)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也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共享、共用。固定资产购置的金额一般比较大,实现共享、共用,可以避免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同时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将资金用到更加需要的项目上,有利于固定资产的良性循环。例如A3彩色激光打印机,一般很少使用,可以供多个部门共同使用。

  高校应当坚持安全完整与注重绩效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这样可以改变资产管理者的观念,使资产管理者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还可以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部门负责人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完善管理固定资产的具体环节。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决定了资产绩效考核可以本着“客观公正、操作简便”的精神,在总体原则上加以指导,在具体管理中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优质资产优质配置,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产共享,对资产运转状况实现同步监察。

  (2)在高校不断扩招和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下,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确保国有资产的良好运转,顺利完成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按照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全可以采用固定资产共享的方式来解决资产短缺的问题,巩固教育质量。加强资产的共享管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保障高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具体措施上,应充分利用网络化的高校固定资产专用管理软件,根据实际情况开放每位教职工或者每个部门领导及资产管理员权限,可以查询全校各个部门固定资产存量情况,查到自己所需的设备,然后到有关单位办理相应的借用手续或者有偿使用,极大地提高设备使用率,可以节省资金用于其他建设。资产闲置部门可以通过平台,闲置资产调剂信息,将闲置资产调剂到有需要的部门去,有利于各部门之间共享资源,真正做到盘活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是指根据学校规定的评价标准,按照合理的指标体系,采取严格的步骤和方法,对固定资产的具体状况作出科学的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立合理可行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考核高校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及责任心,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1)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主管领导和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熟悉。

  (3)固定资产的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资产验收、保管、出租出借、维修保养、财产清查等专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1)固定资产率:即该校固定资产总额占该校资产总额的比重。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该校固定资产总值占该校总资产的比重越大,其公式如下: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2)固定资产年更新率:该指标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的年更新率高,说明当年购置的固定资产比较多。其公式为:固定资产更新率=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年初固定资产总额。

  (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率:该指标是考核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的指标,其公式如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额÷固定资产总额。

  (4)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该指标是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额与学生总人数而计算的生均占有的设备值。其公式如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额÷学生折合数。

  (5)设备完好率:该指标是完好设备值占仪器设备总值的比例,它反映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设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公式如下:设备完好率=完好仪器设备值÷仪器设备总值。

  综上所述,新时期资产绩效管理的建立,是通过绩效评价,促使资产使用单位从注重日常管理转移到注重资产绩效管理,设法提升资产绩效――即使对于闲置资产,有效地的实现部门之间的顺利调剂;也可以通过出租、出借等变通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还可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高校要改变目前实行的资产无偿占用制度,实施内部成本控制,将“成本效益”观念引入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当中来,对各部门占用学校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与此同时,要建立起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实行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评估制度,并作为仪器设备调整和今后购置设备认证的依据。对于长期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促进设备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革除原有的许多弊端,改变人们对国有资产管理陈旧的思维观念。

  [1] 李东海.甘肃省高等院校分校区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04)

  [3] 莫文贞,文尚胜等.高校基础实验室设备管理及安全现状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4] 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视角,2012(05)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劳动资料,是企业创造财富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配置高效率的生产经营设备,使之与相应的流动资产相结合,才能生产出高效益的产品。在煤炭行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煤炭企业集团在专业化重组后形成了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专业化公司下属子(分)公司“三个中心”层次及层层负责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旧体制的碰撞中管理关系还不够理顺,职责还不够清晰,煤炭企业集团专业化重组增加了许多三级单位,配备的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也参差不齐,在资产管理体制上主要表现在:房产、土地的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短缺,设备管理机构隶属关系多头化,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过于分散,没有形成煤炭企业集团统一的资产编码和固定资产核算软件,不符合专业化和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煤炭企业集团整体资产状况看,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但个别单位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部门、有的单位领导在思想上和工作摆布上,存有重利润、轻资产的倾向,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资产质量、资产价值、获利能力以及资产的安全完整等,重视不足,因而反映在片面追求利润,对已发生的资产损失或费用,长期挂账不予处理,形成虚增利润,虚增资产,例如已让售设备迟迟不销账。对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和设备购置,由于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内部、外部专家评审,没有严格履行立项、可研、决策等程序,造成决策失误。如在设备购置过程中,由于立项、选型没有与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结合,造成盲目采购、人为闲置或设备不及时验收入库、不及时交付计提折旧等问题。

  有的单位对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贯彻执行不力,如未经批准擅自拆除房屋建筑物,对设备擅自拆套使用,实物盘点不认真,盘点记录和手续不规范,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不按规定计提折旧等。房产存在体制不顺、责任不清;外埠闲置房产多,造成资源浪费;不能及时办理房产有效证件,一旦发生产权纠纷,得不到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土地管理体制不理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到位。企业集团总部管理力量薄弱,各专业化公司和基层单位又没有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和人员,导致房产和土地被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监控机制。健全企业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基层单位资产管理专业机构,同时建立各级资产管理专业科室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度,按管理职责投入运作。理顺集团公司资产管理的主体业务体系,固定资产实行统一调配,并收取一定的资产占用费,建立包括三级及以下单位在内的资产管理网,以科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资产的综合管理。

  2. 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内部投资、固定资产管理等各项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防止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资产损失,防止超预算或预算外采购造成的人为闲置和积压,防止在资产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失控造成资产毁损或流失等。

  3. 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将资产质量、资产损失纳入对经营者的考核范围,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

  4.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各级资产管理部门的专业科室负责人和技术业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质、必要的管理经验和必要的管理能力,实行专家管理、专业化管理,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以防止因业务水平低下和业务处理失误给企业造成资产损失。

  5. 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管理制度,做好房产、土地工作,加大维权力度。企业集团总部房地产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现行的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公司的有关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提高业务人员对加强房产、土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牢固地树立管好房产、土地就是管好“家底”的意识,严格依法管理房产、土地。认真清查房产及土地的权属,整理相关的基础资料和证件,加快房产、土地工作,对被占用的房产和土地,应采取相应的追讨措施,以防资产流失,产生不必要的产权纠纷。

  企业集团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专业化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全面检查,各专业化公司应当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所属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负责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当告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单位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向专业化公司和企业集团相关部门报告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总之,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减少投资风险、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合理使用,对促进煤炭企业集团的大发展、快发展、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对外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有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经营基础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内部控制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在实务操作中,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型号各异、增加减少方式多、涉及部门多、流程冗长复杂,固定资产账卡物在随机时点并不能完全相。

  影响账卡物一致性主要因素包括系统因素、管理因素、人为因素及外部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目前的大型企事业单位都是用SAP来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但由于SAP自身的局限性,部分单位开发使用其他类型的系统来管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系统),资产和设备系统各有操作手册及建卡规则,造成相互脱节的情况。

  (1)设备系统建卡标准建立在运行维护基础上,与财务上的资产管理标准大相径庭。造成系统中多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现象。

  (4)设备系统中卡片未附有增加方式选项,不需输入工程编号,导致卡片无法反向查找。

  导致资产和设备信息反馈均有滞后性。例如资产卡片号变动后,设备系统未及时更新。

  某些集团企业在SAP系统设定的资产规则为一家集团公司为一个公司码,所有分公司都在同一帐套下做账,若在固定资产卡片上未设置严格的屏障,会造成分公司之间资产价值误转入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仅停留于生产运行和固定资产卡片账面管理上,对于前期的物料采购和工程核算上介入极少,导致物料采购和发票开具不能符合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甚至存在资本性项目列支成本的情况。按照账卡物一致的要求,物资在采购时就应该按照建卡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发票及清单开具应按固定资产目录及运行维护要求尽量详细化,安装更换及馈赠赠品应补充更换相应发票以便更新物料信息。没有前段的规范化,转资准确性易受人为因素干扰而导致卡片建立准确性不足。

  一般设备安装后需要工程决算、财务决算、审计、审批等多个环节,造成转资手续繁杂,时间滞后。转资往往滞后半年到几年时间,直接导致有卡无价值或者是有物无卡。未及时转资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包括折旧计提的不准确,是目前影响折旧计提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由于工程更新改造流程冗长,大型工程甚至超过数年以上才能完工,另外工程、生产和财务之间信息相互脱节,有些单位不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处置缺乏应有的评估和审批环节,报废随意。

  随着技术进步,新的固定资产类型不断出现,但固定资产目录一般由总部统一制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新固定资产类型在系统中无法找到相应分类,各单位按照自行理解的方式进行入账,导致手段五花八门不统一。

  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企事业单位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同时依照盘点结果来更新资产数据。部分单位不按期盘点,盘点的质量及后期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方式存在随意性,直接影响到卡片数据的准确性,导致诸如重复入账、部分设备未收资、误报废等问题。

  成本管理中存在修理费、科技费工程,部分资产以旧换新或者直接列支成本,新的设备仅在设备系统中做标注(有的甚至不做)而不实际转资。导致出现有物无卡和卡片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若单项工程预留资金不足购置指定设备,可能会在其他项目中划取部分资金汇总形成资金池来购置指定设备,造成重复建卡和卡物不符。

  目前电网企业实施的是部门专职专责管理维护设备资产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理念及流程要求仅部分人员熟悉,并非全员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公司绝大部分的人员对资产管理不熟悉不熟练,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存在理解误差。因此,在人员更替阶段,新入职人员往往出现管理差错,导致帐卡物不对应。

  固定资产卡片主要依靠人工创建,建卡质量受人员素质影响,系统中未设置有效稽核手段来控制建卡质量。

  设备维护人员不实际负责资产卡片数据的维护,对资产数据管理不熟悉,而资产卡片数据的维护人对设备现场情况也不熟悉,导致设备现场数据在资产管理系统中不能实时更新,而设备系统在维护时也存在有时间差。交接环节、交接信息的不对称给后续工作带来隐患。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安装地点、管理人员等因素的改变发生多次变动,但由于对于信息维护及时性的不重视导致资产设备数据更新很不及时。

  水电气等公用企业,原从政府部门剥离,但其公用事业的特殊性导致公用企业有对无人管理小区和市政道路承担维护管理的职责,直接导致企业存在大量实际维护无产权的设备。

  固定资产是指超过一定金额的能够使用一定年限的实物资产,但是对于超过多少金额和使用多少年限并未无实际规定,导致同一设备,若买的便宜便是低值易耗品可以入成本,而买的贵就可以是固定资产,给企业调节利润大开方便之门。

  1.升级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将所有设备纳入统一设备管理系统管理,与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多数据实时联动。

  2.制订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建卡及维护统一标准,在设备系统中设定设备来源分类,冗余卡片有说明,资产卡片上的设备编码与设备系统中设备卡片号保持一致。

  4.设备改造修理信息在设备资产系统中实现联动,拆除设备立刻在资产系统中转入待报废状态以便监控资产报废时间,确保及时性。部分报废设备在系统中卡片设置标注以便与工程对应报废。

  5.在设备资产管理中加入日志管理,要求更新资产信息同时也要有维护记录(维护记录里要由更新记录原因描述)

  7.在设备实体外壳上增加设备编码牌,并推广条码数据采集器,设备维修、更换、盘点日志使用扫码录入方式,减少手工录入和核对工作量。

  8.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与表达功能推行设备资产管理三维可视化,动态展现资产实物及价值情况,并与营销数据能够相互结合。

  1.从设备采购开始植入资产全寿命管理理念,发票及清单开具严格按照后期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标准执行,不允许化整为零,与实际收入设备型号、数量一致。推行自动转资,减少转资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实现资产从“入”到“出”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2.加强预算管理,严肃工程预算的审核,项目开工前进行准确的可行性研究,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避免出现拼盘工程和超预算现象,预算结余按照规定上交或审批后转入其他工程使用。

  3.及时转资,对各项工程规定转资时间并不得延迟,推行预转资制度,在系统中对工程设置监控,确保转资信息准确及时,避免虚假完工。工程不得预留资金,历史造成的预留资金及时冲回。

  5.加强资产清理及处置的严谨性,对于盘盈盘亏资产要求分析历史成因,多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才办理入账手续。

  6、改变成本管理模式,以旧换新除在系统中更新设备信息外还必须走技改流程不得纳入成本。加强审核,严禁固定资产直接列支成本。

  1.全员推广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信息化培训纳入新员工培训中,确保管设备懂资产,重实物也重信息维护。

  2.资产管理使用保管人与设备主人有效挂钩,并贯穿到设备成本管理、报废管理等业务流程中,做到设备主人真正管设备、懂设备,做全面的“主人”。

  1.对于无产权设备,在设备系统中单独设置标识列出,并依靠公司、政府力量逐步解决产权移交问题,新建设备尽力争取在工程合同签订阶段即明确是否移交。对于用户明确不愿意移交的收取一定比例的维护费用,否则不予维护。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技术化、精细化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要,企事业单位要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在技术上实现电子化统一化、在管理上实现精细化流程化、在人员培养上制度化通用化,在对外方面标准化,并在过程中加强监督和考核来提高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绩效,提供真正能为领导决策所用的真实准确的资产信息。

  [1]张庆龙,聂兴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王淑霞.浅析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实现途径[J].财务与会计,2016 (01).

  [3]沈咏梅.项目建设中的财务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6(03).

  矿业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能源和原料等物质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矿业企业具有投资的高风险性、基建投资的持续性、周期长、见效慢、开采条件的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矿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种类多、资产管理部门众多,其无论是初始投资还是后续的维护支出,涉及的金额都比较大。同时矿业企业生产过程复杂,开采工艺特殊、安全技术要求较高,导致资产专用性强,使用条件复杂,安全性要求较高等特点,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矿业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有房屋、建筑物、动力设备、生产设备、工具仪器及生产管理用具。矿业企业固定资产按作用及用途可以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办公用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指直接参加生产经营的各类设备等固定资产。办公用固定资产指行政部门使用的,以及不直接用于生产经营而用于职工文化生活的各类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是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内容。生产用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仪表仪器工具机械等,具有品种多、存放地点分散、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建设、采购、财务、实物管理等部门。近年来,随着矿业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固定资产种类也逐渐增多,具有种类繁杂、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分散、更新速度快特点,给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带来挑战,资产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影响矿业企业效益的提高。

  目前部分矿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观念上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重视和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没有发挥自身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利用率。固定资产管理是以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为对象的一种实时动态的管理行为,但是在实践中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变动中,对其管理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效益管理的认识比较淡薄,大多停留在静态的层面,无法形成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

  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个部门权责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融合程度小,导致条块分割程度较重,未形成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固定资产管理一般企业财务部门负责资产价值管理,基建或安技部门负责资产的建设、维修维护及采购等技术管理,投资部门负责资产的前期投资决策及后期报废管理,而资产的日常实物管理则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由此造成多头管理、信息阻滞、缺乏真正的管理责任人。

  矿业企业财务、技术、投资部门以及资产实物使用单位的信息相互重叠,缺失,不能动态反应信息变化。在资产管理信息方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财务的资产价值信息、设备安全信息自成体系,无法与资产实物的增减变化动态过程保持联动,经年的日积月累,账册已无法与实物一一对应,各部门、单位对自己管辖的资产心中没底。除了财务部门、使用单位、技术管理部门以及综合管理部门均难以取得所辖资产的数据,给日常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固定资产如发生调拨,由于缺少资产管理履历,人们无法知道该资产来自何方,无法知悉其维护保养历史,更无法提供用于决策的统计信息。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部分矿业企业对固定资产存在轻管理、重购置的现象。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问题,事前没有科学的预算,盲目购置,企业在不断的改建或者生产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大量固定资产闲置,且对闲置的资产没人打理和管理,没有及时的处置和使用,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事后又没有及时对损坏无法修复或者闲置资产进行规划再利用,而是随意丢弃,导致企业资产无形的流失。

  资产管理责任制是指通过具体的管理人员对资产的损毁、丢失、调动、改良、购置负责,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全。目前大型矿业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资产账务处理信息化,但却没有真正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实际经营中,资产清查中盘亏的资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资产使用者、管理者对资产没有保全的责任,如在无批准的情况下,拆除重要设施,造成公司资产的严重损失。部分老设备为新设备替代后,未办理报废即被废弃等。为此,矿业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程序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特别是使用单位的职责,即各实物使用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固定资产责任人,负责对本单位资产的保全、对设施、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维修,确保其处于安全使用状态,同时负责人离任时需要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若发现其所辖资产非正常原因损坏或丢失,上级部门需要追究其责任并作相应的扣罚。

  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效益,矿业企业至少应于每个财务年度结束前,对大型固定资产的折旧估计进行评估,真实反映设备折旧年限。当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或其他明显迹象表明应该加速折旧的,应按重新估计后缩短的年限计提折旧,对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或采取较短年限折旧,从而增加企业起初成本,降低利润,减轻企业前期所得税负担,将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间推迟,提前取得部分现金净收入,促进资产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矿业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对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或加速折旧法。

  固定资产设备修理应实行准入制度和验收制度,优选维修人员,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提高维修质量,使企业资产设备修理过程规范、项目真实、质量可靠。对主要设备发生的人工费用、燃料费用、费用、辅助费用、运行效益等数据,进行逐台统计,全面准确的记录每一项信息,使资产设备维护做到有据可查。通过记录重点设备维护费用的构成情况,分析设备使用年度与维护费用的曲线图和回归方程,开展维修效益论证。对资产后续支出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满足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矿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往往会需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进、扩建、安全设施改良、技术改进等支出。这些项目有可能是固定资产修理和改良结合在一起,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先判断其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是否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随意全部列入当期损益。

  矿业企业应在资产计划、采购、跟踪、管理和最终退役出让五个阶段清晰准确的了解自身拥有的设施设备资产的所有信息,除了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安装位置、价值等信息外,还需对资产的状态、服役历史和保修记录的动态信息加以记录,以提高设备资产利用率。矿业企业应建立资产综合管理数据库,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技术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以及综合管理部门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对固定资产的技术、价值、使用状况等变动信息进行管理。利用信息系统,规范固定资产设备的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对资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保养情况、设备移动、调动等资产运行活动实施监控,实现数据资料和管理信息共享,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矿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巨大,对提高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矿业企业要认真研究税法、固定资产准则等法律法规,利用好其赋予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充分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探索并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结合矿业企业固定资产专业性和行业性做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使自身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1]陈鹏.石油企业固定资产效益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管理,2011,(2):49-51

  [2]郑祖海.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

  作为事业单位之一,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的会计理念和核算方法更注重费用性支出,缺乏对资本性支出的足够重视。而固定资产作为高校最主要的资本性支出,是衡量硬件基础和办学规模的基本指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一些高校出现教学场所狭小的状况;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后,许多不同地域院校纷纷合并成一所大学,这都使“一校多区型”高校迅速发展。而这恰恰使得原本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更加凸出,资源浪费呈倍数增长。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对高校(尤其是“一校多区型”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因此大体上可以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交通工具、图书资料和其他固定资产。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来核算学校固定资产的增减。具体账务处理为:当购建固定资产时,作为一次性支出,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同时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固定基金”科目的设立是极具事业单位特色的,为了反应和监督高校所拥有的国有资产状况。

  在会计核算上,固定资产仅在入账时出现一次,记录原值。其后固定资产价值不做任何变动,即其净值一直等于原值,直至最终报废。这就使得会计报表上的资产总额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同时既然不计提折旧,每年的成本就会虚减,事业结余得以虚增,这样无论在资产、成本会计信息上都缺乏客观性和完整性,歪曲地披露更会影响投资者的决定。国家资金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必然会产生偏差,造成有些该投资的地方没有投资,而不该投资的地方却重复投资,合理性不足。事实上,随着高校扩招,对土地、房屋、专用设备、图书等投资呈跳跃式增长,高校赖以生存的财政拨款早已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因此提高学费收入、银行贷款和引入民间资本等成为资金来源的新途径。目前大学以圈地、改扩建等原因取得的贷款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的比重已经占到基建投资的80%以上,财政拨款更多地用来开支人员经费。然而银行和民营资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对高校的投资更多地取决于报表数据。既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资产净值一直不变,那么资产负债率较低,显示其偿债能力较高。银行贷款更容易审批通过,民营资本更乐于投资。其结果是每年学校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来偿还借款利息。因此只有改进成本核算方式,正确计算固定资产净值,才能客观评价高校偿债能力,避免盲目借贷,规避财务风险。

  在资产报废方面,许多高校缺乏合理正规的程序,有的部门甚至将已到期限的固定资产私自进行处理,将变卖所得纳入部门“小金库”,再做盘亏处理上报。通常高校都没有建立固定资产保险制度,故一旦盘亏,损失自理。尤其对于“一校多区型”高校,由于重心都在新校区的建设上,对现有固定资产的清理合并缺乏重视,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游离于账外,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事业单位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但这种以收入为依据计提修购基金的做法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无法提供关于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情况。然而许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已经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却未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也未被扣除。实际工作中,学校每年用于基建和办公设备的维修费用很大,这种动态的投资很可能会增加固定资产总额,如若没有合理的评判资本化的标准,则无法动态地反应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无法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在管理体系上,固定资产归后勤处和设备管理部门,但真正使用的是各个院系,资产管理无法有效施展。同时各个院系都追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注重资源的共享,以方便自己为主,重复购置仪器设备,但购置后的利用率却极低,随着技术损耗和自然损耗,很快就被淘汰,浪费严重;有些单位甚至私自对外出借学校的房屋和活动室,出租设备仪器等,私吞所得,而设备的修理费用等却由学校承担。还有些老师观念上错误地认为购买者即所有者,所有者即使用者,导致在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和处置上随意性很大;甚至认为校外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隶属于个人,不予办理固定资产入账,导致资本性支出虚减。这种产权不明的现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需经历几个关键控制点: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账、领用、清查、盘点、报废。在具体操作中发现以下问题:岗位责任制不明确,许多高校无法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甚至出现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采购、付款、入库等多项步骤;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各院系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购买什么,设备管理部门没有预算计划控制;验收环节不规范,由于采购部门不统一,往往出现谁购买谁验收,不符合内控要求;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导致账实不符、账外资产多,对盘盈和盘亏的固定资产,无赔偿责任制度;资产报废处置随意,缺乏严格的报废审批程序,有些部门甚至将使用届满的固定资产弃置一旁,不上报设备管理部门。以上种种,都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

  高校需建立资本化的评判标准,将动态的固定资产修缮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中,同时采用计提折旧政策,能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完整地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整体状况,正确核算成本,提高会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这样针对高校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财务风险。

  广泛宣传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要求,增强全校教职工的资产意识,改变重购置轻管理的观念,切勿盲目追求“小而全”,降低重复购入,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形成一支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团队,协调各项设备的资源共享。

  岗位分工明确,严禁一人完成所有购置流程。审计部门应参与采购的全过程监督。

  固定资产预算审批应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在设备管理部门备案。按金额设定审批权限,对越权审批予以惩罚。同时审计部门有权对不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申请予以拒签。对于审批通过的采购计划,应交由专门的采购部进行统一采购。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及基建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实施效益审计,降低采购成本,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资产验收时,采购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验收,保证所采购的固定资产质量。日常使用过程中,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建立评判资本化的标准,对符合资本化的修理,由设备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检验通过,至财务处增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另外建立固定资产保险制度,明确需投保的固定资产规模和金额标准,减少因盘亏带来的损失。定期会同审计部门对各院系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加大管理部门力度,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现况,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建立严格的申请批复程序和公示制度,根据专家或鉴定机构评估,报资产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审批,符合拍卖条件的固定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处置所得足额上缴学校,财务部门及时入账。

  总之,只有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基础上,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才会提高,才能提供真实、有效、全面、可靠及完整的会计信。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