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6 年 11 月 09 147 资产的本质问题研究综述 邱宇曈 黑龙江财经学院会计系 2013 级,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 摘要:“资产是财务报告试图表述的现实世界最主要的经济现象。如果资产的定义过于含糊或需要解释,那么财务报告的基础将面临被破坏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资产的定义必须尽可能完善。”作为会计要素定义的起点,对资产的认识不仅要知其然,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和理解其本质。 关键词:资产;余额观;价值观;利益观;资源观;权力观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6)11-0147-01 会计学界对资产的定义存在着...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6 年 11 月 09 147 资产的本质问题研究综述 邱宇曈 黑龙江财经学院会计系 2013 级,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 摘要:“资产是财务报告试图表述的现实世界最主要的经济现象。如果资产的定义过于含糊或需要解释,那么财务报告的基础将面临被破坏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资产的定义必须尽可能完善。”作为会计要素定义的起点,对资产的认识不仅要知其然,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和理解其本质。 关键词:资产;余额观;价值观;利益观;资源观;权力观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6)11-0147-01 会计学界对资产的定义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总体上资产定义的不同观点可以大致归结为余额观、价值观、利益观、资源观和权利观五种。 1 余额观 余额观认为根据既定的确认和计量规则而在账户借方余额得出的数量就是资产。这一观点仅仅承认资产是簿记或统计意义上的一个汇总数据或“余额”,即指出在某个期间内会计系统所认可的资产数量是多少,而不正面回答资产是什么或资产的本质是什么,同时也无法说清同是“余额”组成部分的“资产”和“非资产”如何区分。 2 价值观和利益观 价值观和利益观实际上是同一观点的两个方面,二者都是引申自经济学的“财富”概念。企业的资产并非全都用于创造收入,其中一部分必须保留下来用于恢复生产力消费,但恢复生产力是未来创造收入的必要条件。因此,从最本质意义上可以说资产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在这一点上,价值观和利益观都强调资产能否给企业创造价值,将资产存在的目的与企业存在的目的相结合来揭示资产的本质。 作为同一个概念的解释,价值观和利益观的观念相互地冲突说明了存量概念和流量概念这一对矛盾。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财务报表可以看成是报告存在的静态事物和存在事物的变化。资产的定义应该关注其存在这一个方面,即有能力或潜力直接或间接对主体的现金流量和现金等价物,或未来经济利益,作出贡献。利益观将注意力放在了经济利益的流动即未来经济利益之上,现存定义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用动态来定义静态。事实上,这两种观点是面向过去价值观和面向未来价值观的分歧。就价值量而言,作为这两方面结果的价值只是近似地相等。现实经济环境中不可消除的不确定性显然使得这两方面的价值不可调和,或许这也是资产存在多重计量属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价值观和利益观作为资产概念的解释己经足够,但都存在着过于抽象以及概念存在某些矛盾的缺陷,以至于尚不足以作为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详细而精确的先决条件。 3 资源观 资源观在价值观和利益观的基础上,将资产定义落实到经济资源半岛官方体育,认为资产的本质是包含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资产不同于资源或财产,但资产来自于资源,它是从社会上的经济资源转化而来,只有属于企业的资源才能成为资产,所有的资源都含有未来的经济利益即未来服务潜力。”这一观点明确而清晰地将资产的“本质”和“特征”区分开来,即认为经济资源作为资产是价值的载体,而未来经济利益仅仅是蕴藏于经济资源中的资产的特征之一。 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资产定义“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由主体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主体的资源”,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它表达了体现资产本质及其重要特征的两个方面,即“过去经济利益的具体化”和“未来经济利益的贮存”,较好地将经济资源和经济利益、存量概念和流量概念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概念上的一个进步。 然而,必须看到资源观下的资产定义也并非完美无暇。以 IASB 的资产定义为例,该定义对资产的判定逻辑如下: 某事物或东西是否是一项资源; 该资源是否具有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能力或潜力; 该资源与某一主体之间是否存在控制(权利)关系; 该资源的能力和控制关系形成的原因(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如果符合以上条件,那么该事物才是一项资产。 根据上述,资产的概念首先转换为资源的概念。那么资源是什么?如果说能够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就可以称之为一种资源,那么定义中就不必特别强调“未来经济利益”而代之以“经济资源”概念即可。其次,关于“控制”这一术语,控制是指控制资源,抑或是指控制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这就和在相同意义上用来判定某主体是否控制商业联盟的经营活动,或是否仅控制商业联盟所分配的利润一样令人迷惑。第三,从确认和计量角度看,虽然“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表达了“过去经济利益的具体化”这一重要的资产特征,但却不恰当地强调识别资产形成的原因。虽然这种识别可能是有用的,但它会引起注意力分散并导致“什么才是资产产生的触发时间”的争论,而不是将焦点放在经济资源及其权利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上。 资源观下的资产定义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其进一步的完善应主要取决于对“资源”和“控制”两个概念的明确界定以及如何显性地或隐形地在定义中体现资产的特征。 4 权利观 权利观,与资源观类似,同样建立在价值观和利益观的基础之上。但它突出强调资产在法学或制度经济学方面的某些特征,认为资产不是财产,而应当是一种收益的权利,即对从该财产中产生的一部分或全部未来经济利益所享有的权利或其他使用权。资产的货币表现和实物存在只是形式,其背后所蕴涵的权利关系才是资产的本质。就这点而言,权利观有其合理之处。然而,以权利来概括资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价值论上看,权利具有道德价值,利益具有经济价值,因而权利属于道德的范畴,利益则属于经济的范畴。有些利益在法律上是正当的,有的则是不正当有些利益在法律上是正当的,但是并不受法律保护有些利益在法律上不能被主张,但在道德上却可以主张。法定权利控制下的利益通常被认为是正当的,将它确认为资产自不必多言。但对于非法定权利控制下的利益而言,不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的控制权是否是资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正当利益呢又如何判定?正当和不正当似乎绕了一个圈子又需要回头诉诸于法律或道德。由此可见,权利观仍有其不周到之弊,如果要用权利来定义资产,那么首先必须完整清晰地界定权利的概念。 资产的定义至今尚未有实质上的突破性进展,如果说有进步的话,那就是资产的综合性概念。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资产概念的复杂性,在试图解释资产时不再片面地强调某一点而不及其余,而是尝试把资产的目的、内容、形式都揉进到资产的概念中去。若仅从某个特定的角度给资产下一个定义并不难,但当试图整合各种概念而给出完整的定义时,无论怎样表述,都难免挂一漏万。 参考文献 [1]陈晓东. 近年国内学术界关于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之一 [J]. 生产力 研究, 2004(2):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