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济南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为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壮大品牌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省会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路径,把握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重大机遇,推行更高质量标准,增强创新发展支撑,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加快打造一批本地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和品牌企业,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为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动力支撑。
到2022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品牌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品牌经济贡献率大幅提高,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产品更高端。打造技术更先进、制造更智能、品质更高端、品牌更响亮的“济南产品”,建设高端产品品牌汇聚基地。到2022年,培育省高端产品品牌300个,品牌价值总额超过6000亿元;“泰山品质”高端认证品牌达到8个,省优质产品基地达到10个,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居全省前列。
(二)服务更优质。服务功能全面增强,服务能级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济南服务”成为国内外驰名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到2022年,培育省服务业高端品牌200个,品牌价值总额超过2000亿元;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8分以上;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评价进入全国前10位。
(三)名企更集聚。引进、培育一批具有产品和服务优势的品牌企业,打造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优势企业集聚高地。到2022年,将十大千亿产业打造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产业集群品牌,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达到2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总量达到600家以上半岛官方体育,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400家。
1.打造“泉水人家”特色农产品品牌。夯实农产品质量基础,健全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鼓励引导企业创建知名品牌、驰名商标等;进一步完善市、区县、镇(街道)三级监管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追溯基点和基层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品牌梯次发展,做好农产品品牌的挖掘、遴选和培育工作,加快构筑“1+10+N”品牌农业发展体系;做大做强章丘大葱、莱芜生姜、平阴玫瑰等优势品牌,持续提升历城草莓、长清寿茶、曲堤黄瓜、商河花卉、高官甜瓜、龙山小米、南山核桃、农高种业、莱芜黑猪等特色品牌影响力。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商标”模式,对特色农产品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引导企业按规定使用公共品牌。加强品牌营销,利用“泉水人家庆丰收”“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展销平台、文化节庆活动,助推济南农品“走出去”和“济南好品”共享,塑造“泉水人家”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到2022年,“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用标总数保持在1400个以上,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45个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商务局等单位配合)
2.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发挥区划调整优势,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农业十大特色产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十业育十园,十特带百千”的发展新格局。通过提高研发能力、增加科技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式,科学引导和推进圣泉集团、维尔康、佳宝乳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再上新水平,全面提升龙头企业适应市场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实施农村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到2022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80家,打造2个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突破60亿元,初步形成粮油种植加工、兽药饲料生产、乳制品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口岸物流办等单位配合)
3.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品牌。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优化提升“三聚多园”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服务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导航等6条产业链,在服务器、芯片设计和制造、卫星导航等领域加快形成优势品牌,以浪潮集团等骨干企业带动全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国家第一梯队,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22年,产业规模提升1400亿元,规模总量超过500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配合)
4.打造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品牌。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能力提升、重点领域产业链推进、智能制造推进、高端装备产业生态打造”4大工程,持续提升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智能化水平。依托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济南高新区智能装备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中德企业合作区)等重点项目载体,打造质量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汽车及零部件、激光装备、轨道交通、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力装备等细分领域拳头产品,以中国重汽、二机床集团等骨干企业带动我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市场。到2022年,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提升150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配合)
5.打造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品牌。加快完善创新链和资金链,延伸产业链,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打造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通过产业细分,在精品钢、不锈钢、先进高分子、粉末冶金、石墨烯、晶体材料等6个方向,分别打造以山钢股份等为龙头的全国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基地,以泰山钢铁等为龙头的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泰山不锈”400系高端不锈钢新高地,以圣泉集团等为龙头的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基地,以莱钢粉末等为龙头的产销规模位居亚洲第一的粉末冶金基地,以及以山东天岳等为龙头的技术、产品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碳化硅单晶衬底生产基地。到2022年,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规模提升50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配合)
6.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品牌。依托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禀赋,以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为主线,聚焦抗肿瘤药物、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医中药、医疗器械、医美抗衰、特医食品等6个方向,分别打造以齐鲁制药等为龙头的国家级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心,以银丰生物等为龙头的中国最大的细胞存储基地,以博科生物等为龙头的中日韩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以华熙生物、福瑞达生物等为龙头的“齐鲁美谷”,以福胶集团等为龙头的中国最大的特医食品产业化基地等品牌。到2022年,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规模提升150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等单位配合)
7.实施工业精品制造工程。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发挥创意设计对品牌的助推作用,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力装备、重型机械等行业,以及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突破,加快工业设计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工业精品制造能力,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定期遴选发布《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打造一批我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和精品制造企业。到2022年,获得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27家,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共同体达到60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配合)
8.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品牌。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商贸服务能级,建设跨境电商O2O体验中心,打造商品进口“世界超市”。加快培育教育、体育、养老、医疗,特别是文化旅游等消费新热点,持续壮大家政服务、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传统服务业。全面实施“品牌济南”产品消费补贴政策,推出一批凸显济南元素和济南特质的“城市礼品”“旅游商品”,打造一批网红商品。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开展济南名优产品“中华行”“全球行”“网上行”等市场开拓行动。支持“老字号”、非遗产品组团进驻商业场所,并遴选一批率先进驻机场、铁路站点开展试点营销。擦亮“阳光大姐”“食安济南”等知名品牌,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企、名院、名品、名店、名展、名赛、名会等,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2年,培育引进新零售主体20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0亿元。(市商务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等单位配合)
9.打造“文化消费”品牌。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重大项目。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打造世界级“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扩大泉城文化国际影响力,积极挖掘曲艺文化特色,高起点规划建设非遗展示中心,推动“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加强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立足群众需求和济南特色,构建集吃、玩、游、乐、购于一体的文化消费服务体系。融合电影、曲艺、泉水游、互动休闲等文化消费热点项目,集中开发一批品位高、形式多、层面广、影响力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齐鲁文化新高地。到2022年,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水务局、济南文旅发展集团等单位配合)
10.打造“泉城济南”旅游品牌。开展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示范基地(点)创建工作,争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聚力打造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示范村、精品项目、精品民宿、旅游商品5类重点样板。加大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力度,整合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泉城夜宴”美誉度,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唱响“夜泉城”品牌。指导创建一批A级景区,支持雪野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到2022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1300亿元。(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济南文旅发展集团等单位配合)
11.打造“康养名城”品牌。壮大“齐鲁医学”品牌。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疗、重大前沿学术科研、高水平专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引育能力,推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崛起发展;聚焦高端科研、高端医疗、高端康养和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医学科学和医疗健康产业高地。擦亮“扁鹊故里”品牌。深入挖掘中医药资源,传承扁鹊医脉,抓好中医医院发展,打造中医重点专科;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快道地药材产业化种植,建设国际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到2022年,全市医疗康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00亿元。(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济南文旅发展集团等单位配合)
12.打造“在泉城全办成”品牌。推进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深化减材料、减证明、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五减”改革,推进“秒批秒办”,以“店小二”式服务,打造“在泉城全办成”亮丽名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严肃整治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等单位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13.打造“泉城公共服务”品牌。落实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围绕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养老、就业、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质量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等12项攻坚行动,采取62条措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温暖人社”“贴心民政”等公共服务品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到2022年,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评价进入全国前10位。(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成员单位配合)
14.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品牌影响力。坚持法制化管理,标准化运营,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提高效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努力打造有温度的热线,在政府服务热线领域持续引领全国。成立济南热线服务产业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实现热线产业化发展。建设国家级服务标准化成果展示、实践验证、创新研究和宣传培训4个基地,每年举办热线学术交流和标准化培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政府热线国际标准制定,有效引领和转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政府热线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到2022年,实现热线市场化运营,产研院、热线、产业融合发展。(市政府办公厅牵头)
15.夯实质量基础。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明晰质量发展战略路径。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国家产业计量中心园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实施“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为主题的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活动,组织专家、技术团队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百家重点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百家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扩大产品抽查范围,加大产品抽查频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质量标兵等活动,推广新型学徒制,提高一线年,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主要农产品和食品合格率分别稳定在97%和98%以上。(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成员单位配合)
16.提升产品品质。探索实行科研项目“挂帅制”“揭榜制”“包干制”,通过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取得突破,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年度高成长性企业榜单,推广中小微企业创新券制度,建设一批品牌策划、咨询、评估、孵化等一体化综合性平台。实施品牌评价,制定《“好品济南”评价标准》《品牌价值测算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的解决方案。到2022年,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000家,拥有发明专利的工业企业超过4000家,推动500家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成员单位配合)
17.强化标准引领。抓实抓细标准化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先进标准供给,完善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制定或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掌握国际竞争的话语权。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深入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不断提高济南产品和服务的标准水平。加快国内外标准接轨,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缩短国内外市场“质量差距”和“信任差距”。到2022年,推动制定国际国外先进标准40项、国家标准2200项、行业标准3000项、地方标准3750项,建设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80项。(市市场监管局牵头)
18.推进梯次培育。做大主导品牌,实施“旗舰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知名品牌,争创中国质量奖。扶持潜力品牌,支持隐形冠军、独角兽、瞪羚等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助推打造国内知名品牌,争创省长质量奖。振兴老品牌,以新设计、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赋予老品牌新形象,重塑“济南金花”。开展高端品牌培育,建立市级品牌培育库,引导重点企业进入省级培育库,分层次推进梯次培育,对入库企业进行培育孵化,引导品牌做大做强。到2022年,推动500家企业进入高端品牌培育库。(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民营经济局等单位配合)
19.加大品牌推广。对全市主导品牌实施“一品一策一方案”推广计划,制作《品牌济南》宣传片,借助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手段和网络红人等资源,整体策划、包装宣传济南品牌。搭建品牌展示平台,充分利用“品牌日”“质量月”“好品山东”等活动和平台,推介济南优势品牌。树立质量标杆,修订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积极宣传、推广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经验、成果。到2022年,策划推广品牌企业50家以上,打造品牌示范企业100家以上。(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成员单位配合)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科学调度、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各区县要加强对品牌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本区域品牌打造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工作推进路线图、时间表,加强协调配合,抓好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二)加大政策扶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完善品牌激励措施,用好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对新获得市长质量奖的组织和个人分别给予50万元、5万元资金扶持,对新获批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的有关组织给予20万元资金扶持,对新获得“泰山品质”认证的有关组织给予10万元资金扶持,每年设置15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品牌培育孵化、教育培训等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措施。
(三)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发现和吸引机制,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品牌意识、专业品牌知识、精通品牌运营、熟悉市场规则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开展“首席质量官”“济南工匠”等标杆选树活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四)严格督导考核。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提高品牌在区县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时督促检查,对贯彻落实情况适时开展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实行后扶持政策的扶持资金顺延一年)。